本网站使用cookie,继续浏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更多有关cookies的管理政策,请参阅隐私政策

转型洞见

居安思危 vs. 及时行乐!人才战略三大拷问,如何在变革时代下跑赢?

分享
分享
Copy link
Link copied successfully
lhhfesco.com/articles-79

人才短缺与岗位及技能间失衡的形势在中国越发严峻。人社局在三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技术型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将超过2。但与此同时,中国在2021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将到达1500万人,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再创新高,达到909万人。有人招工难,有人就业难,中国的就业结构性型矛盾持续加剧



image-121-low-res.jpg

人们很容易忽视眼前的隐性危机,秉持着‘及时行乐’的心态,一些企业认为在变化多和不确定性强的时代,尽量不要去创造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要可以补救就算万事大吉。但大家似乎遗忘了关于亡羊补牢的典故,有时做好预防措施,有些问题原本可以降低其影响,甚至完全规避。

你敢相信只要每人33元,我们就可以防止下一次疫情席卷全球吗?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全球防范监测委员会(GPMB)在2020年9月发布了研究报告《混乱的世界》,其数据显示只要在全球卫生基础设施上为每个人投资5美元,我们真的有能力预防一场疫情对全球造成的危机。

听起来好笑,但其实在中国发现新冠病毒的90天前,GPMB就发出过一个相关的警告。专家提出了我们在应对全球疫情方面的准备不足,如果一场会引发大破坏、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全球疫情不幸爆发了,很遗憾人类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时光不能倒转,回想起来疫情之初,我们在应对疫情的战略、供应链、医疗设备,甚至是物资方面都显得猝不及防,各种混乱和不安让人不知所措。这是一个打脸的提醒,那时疫情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此时人们就有多后悔为什么当初不采纳专家的建议。

与此情此景如出一辙,人们在面对后疫情时代下的新工作世界时,还是一样的执拗。我们都知道未来的工作世界会带来新的考验与挑战,虽然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专家一直在发出警告,但认真听从专家建议的组织还是太少。

Caroline Pfeiffer.jpg

Caroline Pfeiffer,战略解决方案与创新负责人,德科集团

“你觉得现在及时行乐好像没什么影响,但你的竞争对手、在其他赛道的选手其实已经虎视眈眈了,有些企业已经快你一步、甚至十步。变革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思维"。

弥合差距,距离未来的工作工作,我们还需要准备多少?

现在与未来的技能之间有多大差距,人们才能成就更高效、更具有可持续性的职业发展?世界经济论坛(WEF)用两组数字,生动地向人们展现了当前我们面对的压力,以及如果组织现在采取预防措施,在经济上的回报将有多可观。

第一组数字可能让人不敢相信,WEF 在2020年发布的《未来工作报告》中指出:WEF 在2020年发布的《未来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25年,目前全球所有需要人工的工作岗位将有一半由技术或机器代替人工完成。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还在后面,在接受WEF调查的雇主中,有40%的公司都计划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工作任务自动化,从而缩减目前的雇员规模。

按照中国现在的劳动力结构,这对很多人将是一个致命打击。但也不要立刻恐慌,WEF还发布了第二组数字,让大家看到希望。如果政府和组织在技能重塑或技能提升培训的投资规模到位,到2030年这将会促进全球GDP增长3% (6.5万亿美元)。经济活动的发展势头良好,人们就可以从科技所承担的工作中解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将通过技能培训,帮助人们适应新时代的工作,其中一些工作岗位还将涉及新技术的创造、支持与管理。

面临挑战,但机会犹存。只要国家和组织愿意为人们提供技能重塑或技能提升培训机会,我们仍然可以战胜人才短缺与岗位及技能间失衡的挑战

然而数据显示,尽管雇员很关注技能重塑和提升的问题你,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在这方面采取行动。根据Gartner在2018年的研究,目前只有20%的雇员既具备当前职位所需的技能,同时也具备未来职业所需的技能。这意味着将有80%的雇员无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传统意义上,雇主弥合差距的方式就是解雇技能过时的现有雇员,然后再对外招募具有该岗位所需技能的人才。然而别忘记,即便在疫情前,我们就面临着岗位与技能失衡的挑战。至今,这仍然是那些选择‘开人再招人’策略的企业所面临的障碍 - 开了老人却找不到其他适合的新人。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等式,没有时代所需的技能,我们无法将人们从即将过时的工作转移到未来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探索新的战略,通过提高现有雇员的技能与能力,重新部署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工作,帮助他们走出过往,成为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采取预防管理措施,而非补救措施去管理企业用工

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数百万人被未来的技术风暴压倒,对于在未来工作世界中准备不足的公司,最大的挑战通常是从哪里开始。

在应用新技术,以及找到具备适合技能的人才之间,企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很多时候,企业感到难以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但并非不确定,就无法采取任何解决方案。

企业仍然可以从三个问题入手,明确目前企业对未来技能差距上的距离,然后再明确企业是否有时间采取预防措施。

1.你的企业未来将设有哪些工作岗位? 满足这些工作岗位的雇员将需要哪些技能?

市场上新技术与产品五花八门,有些公司只关注了哪些新技术可以应用,却很少花时间研究要使用新技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

全球知名用工分析公司Faethm发布了未来最常见的工作所需的32项技能和能力。如果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及时补上你的企业在人才战略上的研究和部署吧。

2. 你对企业现有雇员有多了解?

企业很容易忽视对现有雇员进行内部部署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对雇员的能力不够了解,没有通过严谨的评估去全面且可观了解雇员。同时,让人难以置信还有些组织其实不了解其员工的技能,甚至他们的职业理想。企业出现了盲点,无法看到哪些员工实际上可以安排内部转岗。

有些技能通过短期的一系列培训学习,可以帮助员工相对顺利地过渡到公司内部的新职位,毕竟这些员工已经对公司所在行业以及公司的运作有这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雇员进行技能评估,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同时也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职业发展路径,这对于弥合差距至关重要。

3.  你的企业有应对未来所需技能的企业学习战略吗?

“终身学习”是变革时代下一个关键词,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变化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

若企业能开发并实施有效的学习战略,将技能提升或重塑相关的培训与未来工作岗位与所需技能联系起来,这将给员工带来无限希望,鼓舞大家提起干劲,越做越强。只要打开学习的大门,企业的人才回报率将不可估量。

以上问题涵盖的范围相对广泛,当然其中还包含了很多不容忽视的细节。如果你需要更多信息,欢迎向LHH FESCO管理咨询了解更多信息。

居安思危、主动预防。不要等到出现了问题,再采取被动的补救措施。相信你的企业人才战略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同时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分享这篇文章
Link copied successfully
lhhfesco.com/articles-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