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看 | 如何快速识别简历真伪?
HR必看
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简历的平均造假率接近30%。对于负责招聘的HR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去伪存真,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至关重要。因为一份伪简历不仅会影响HR的招聘进度,如未能在候选人正式入职前识别,会进一步影响业务发展。
4月20日,来自LHH FESCO招聘解决方案和背景调查部门的两位专家分别分享了自己识别真伪人才的技巧。同步的劳动法顾问律师也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
HR们不妨可以以逻辑性和合理性为抓手,从以下四点关键点识别简历真伪。

1
主要经历历史是否符合时间逻辑?
常见问题
学历经历与年龄明显不符
比如按照普遍的生活经历,一般统招全日制大学本科的年纪是20-23岁,大多经过学科4年的学习(医学类一般5年),会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如果发现简历中毕业的年龄明显不在这个时间段,很有可能该候选人有继续教育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存在。
时间衔接有重叠或不连贯
有些候选人为了满足“在目标岗位任职满X年”的招聘要求,会对最近工作时间进行美化调整,但简历上却产生同一时间段任职两家公司或者出现教育经历结束到参加工作的时间不符合常规的人生经历时间逻辑的问题。因此,HR需要小心留意简历中的“重叠期”,通过辨别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上一份工作时间与下一份工作时间、空窗期与任职期是否重叠进行筛选。
2
工作/变更经历是否符合常理趋势逻辑?
常见问题:
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不符合个人发展的常规轨迹
比如技术类岗位晋升为管理序列、管理序列调整为技术序列或者支持类岗位,都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可能会影响新的工作内容或者岗位。
年龄与职级不相符
一般来说,一个人合理化的职场经历是职级随着年龄逐步上升,且薪资约等于或略高于行业平均薪资。如果在简历中发现某位候选人年轻尚轻已身处高位就值得引起注意。
3
教育经历是否符合相关学制特点?
关键信息
中国大陆高校的教育学制和证书的获得逻辑
比如简历中会遇到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是一个时间点的情况。这需要HR对教育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统招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都会对应可能不同的证书获得时间点;专硕、学硕在同一学校也会出现两点五年和三年的差异。
教育经历中的**专修学院、**经营管理学院等
一般来说,教育部会对高等院校进行管理和教育能力和质量的审核,但仍然存在所谓的“文凭工厂”或者“民办非学历教育”,这些院校只能证明在本校有学习经历,甚至通过网络可以“一日办理学历证书”。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关于学历和学位验证真伪的唯一渠道: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并委托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历电子注册审核、备案的技术性、事务性和网上查询、认证服务工作,2001年以后的学历证书可以在中心注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上查询,此外中心还提供学历证书认证服务,经认证的学历证书可在中心注册的网上查询。
学信网还可以验证2008年9月1日以来中国大陆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程序颁发的各级各类学位证书相关信息。
4
工作内容是否符合企业雇佣模式的习惯和特点?
常见问题
派遣员工写成正式员工
在背调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公司会采用外包或派遣性质的工作雇佣模式, 而一些候选人考虑公司的名气把自己的派遣经历更改为正式员工的经历。这就需要我们HR熟悉市场上企业雇佣模式的习惯和特点,在查看到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候选人简历时能多存疑、多核实。
那么,雇主如何规避虚假简历带来的风险呢?
劳动法律师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在Offer条款中设定相应内容来降低法律风险。但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需要在一定范畴内结合公司自身情况进行条款的设定。
写在最后
一份伪简历往往逻辑上会存在可能的漏洞或者不合逻辑。据LHH FESCO数据显示,第三方背调公司对于招聘风险的甄别率相较于企业自行背调约高出40%(90%V.S.50%)。如果您有任何背景调查或劳动法相关咨询的需求,欢迎联系我们。